湖南大學物電院高能物理團隊在強子物理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近期,湖南我校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高能物理團隊在強子物理等領域的大學隊強等領得系研究取得系列重要進展。該團隊組建于2018年3月,物電物理由戴凌云、院高域俞潔晟、理團列重陳卓俊、進展程山、湖南房震、大學隊強等領得系申建明、物電物理鐘義等7名年輕學者組成,院高域平均年齡約30歲。理團列重團隊成立以來,進展已在國際物理學頂級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LHCb實驗論文1篇,湖南在國際物理學頂級期刊《物理評論D》(Physical Review D)上發文7篇。大學隊強等領得系在SCI一區期刊發表理論論文10篇,物電物理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論文7篇。

湖南大學物電院高能物理團隊在強子物理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俞潔晟與華中師范大學團隊、中國科學院大學團隊聯合主導了雙粲重子壽命測量研究,通過分析LHCb實驗于2016年采集的數據,測量得到雙粲重子的壽命約為256飛秒,確立了通過弱作用進行衰變的重要性質,并排除了一系列模型計算結果。成果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Phys.Rev.Lett.121,052002(2018)],并入選編輯推薦文章(Editors’ Suggestion)。

  戴凌云利用半局域對偶性對新提出的色散關系中研究大Nc的方法進行了檢驗,指出了X1835的結構來源于質子-反質子閾效應,以及pi矢量形狀因子中量子反常效應大于\rho^-\omega混合的效應[Phys.Rev.D97(2018)036012,98(2018) 014005,98(2018)074033]。程山基于橫動量因子化理論首次完成了微擾QCD方法對于Z玻色子到\pi^+\pi^-衰變末態的計算[Phys.Rev.D99(2019)016019],采用光錐求和規則方法系統研究了B介子衰變到雙Pion系統末態的形狀因子[Phys.Rev.D99(2019)053005]。房震研究了全息QCD中手征相變的相關性質,首次在全息框架下較為完整地得到了預期的關于手征相變的QCD相圖結構[Phys.Rev.D.98(2018)114003, 99(2019)034028]。這些結果很好的解釋了相關實驗數據,有利于更深刻理解QCD和有效場理論,部分結果為高能物理實驗提供了理論預言,為未來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的物理目標提供了理論支持。

  該團隊還積極參與爭取CEPC項目落戶湖南的推動工作,并積極與中科院高能所接洽,在團隊建設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多方合作。


為你推薦

查看更多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ICP備20008351號-1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0-123456789

Copyright ? 2021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黃岡教育 版權所有 備案號:陜ICP備20008351號-1 | XML地圖 | TXT地圖 | mobile地圖

亚洲一区美女